客服
购物车
我的参拍
回顶部
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
新闻中心
正月社火打铁花溯源/青岛文史专栏/魏书训(四十三)
正月社火打铁花溯源/青岛文史专栏/魏书训(四十三)
发表时间:2023-11-08 14:26

正月社火打铁花溯源

文/魏书训

原创:琴岛邦博拍卖

      我的家乡平度古岘一带,过去每年正月元宵节之夜,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山会社火“打铁花”民俗表演。打铁花,即在夜晚之际,在广场上把熔化的铁水用木勺打向树木,飘落下的铁水落在树上再飘洒空中,那美不胜收、妙不可言的壮观景色,宛如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璀璨绽放,我小时候曾经观赏过这一壮观的场景,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萦绕难忘。


      在我印象中,家乡正月十五元宵节打铁花,是在门格村广场举行的。门格村铸铁历史久远,手艺也十分了得,不但能够铸造犁铧锄等农具,还能为城市铸造下水盖和铁篦子,正月十五打铁花是他们村最拿手的保留好戏。

    元宵节之夜广场上早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十分热闹,四乡八疃的人们都早早来到这里,人们等待观望,一睹打铁花的丰釆。夜色渐渐浓了起来,打铁花也开始了,只见两大炉铁水融化得红红火火,一位师付用长杆铁勺舀起一勺铁水放在另一个人的长棒木勺中,打铁花者左手紧握盛铁水的木勺,右手拿木棒,用木棒猛然击打木勺,木勺中的铁水带着红光骤然冲上夜空,落在树上再飘洒到地下。此时铁水倾刻散落成一片片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星星,一丛丛一簇簇的漫天飞舞,潇洒的洒落在地面上。那壮观的景象如同现在许多电视剧中展现的打铁花场面一样,暗夜中的绚烂礼花,在这乡间的夜空中绚丽开放,开放得如此灿烂辉煌。打铁花者轮流着将一勺勺的铁水打向空中,每一次铁花礼花升空,都引起人们热烈欢呼雀跃,此刻大人孩子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。时至今日,那打铁花的场景还在我的脑海中时时浮现,久久难忘。


     正月十五元宵节打铁花,做为民间民俗社火活动,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鼎盛于明清时代,直到近现代,仍然有正月十五打铁花焰火民俗表演。这项有记载的活动起源于古代炼丹道士与民间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五门工匠,每年春节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,后逐步演变为民间传统焰火表演,当地民众利用“花”与“发”的谐音,取“打花打花,越打越发”之意,祝贺春节喜气洋洋过大年、欢庆五谷丰登、祈福风调雨顺、生意红火、事业兴旺、祥瑞平安,其中也包含有趋鬼打鬼、趋赶瘟疫之意。打铁花大型表演广泛流传于鲁豫晋冀等华北地区,如今这项民间传统焰火活动,已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     正月十五元宵节打铁花,作为一项盛大的社火焰火表演,也走进了达官贵人、皇宫廷院之中。前段热剧《延禧攻略》讲述的是清朝乾隆年代宫庭故事,电视剧中就出现了盛大的打铁花场面。

        传统打铁花民俗焰火表演,往往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大棚,大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,顶上绑上鞭炮、烟花等,打铁花艺人赤膊上阵,舞动着千余度高温的铁汁自如穿梭,铁花飞舞,流星如瀑,鞭炮齐鸣,铁花迸出几丈高,在夜空中宛如流火映空,又如万紫千红朵朵绽放,场面恢弘壮观、气势磅礴实为民俗焰火奇观。


     打铁花其实并不复杂。打铁花之前,需要架起化铁水的熔炉,待通红的炉火烧起来之后,为炉子添加生铁等金属材料,在以前都是由有实力的冶铁作坊承担。随着时代发展,小规模冶铁作坊逐步淡出历史舞台,打铁花也离我们渐行渐远,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愿望、祈福习俗相连,又与民族民俗文化艺术密切相关,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穿越千年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。

魏书训:1950年生,中共党员,青岛市文物局原局长,文史专家。曾在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、青岛市文物局、青岛市东海路工程指挥部等任职,现为青岛市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、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等。从197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,著有多篇文物保护考古论文及多部文史专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