甗:远古先民神密的蒸锅
原创:琴岛邦博拍卖
文/魏书训
在距今约6000~4500多年前山东海岱地区大汶口、龙山文化遗址中,考古人员陆续发掘出土了一款非常奇特的陶制炊具甗(Yan)。这款炊具下部分为三足袋形陶鼎,上部分为陶罐,中间亚腰部分为一多孔隔断,即箅子,经研究发现,这居然是原始社会先民用蒸汽蒸熟食物的蒸锅!
上古文化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,为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,不怕触犯天条盗取天火,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智慧和烧制食品的先例,一举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。而原始先民发明的陶釜(锅)、陶罐、陶鼎、陶鬶等三足炊具,将火烧火烤上升为烧开水煮熟食物,从火烤到烧水,这是人类社会跨越文明的重要里程碑。
陶鼎最初是在陶罐下加三个固定支脚而成的煮饭用炊具。陶鼎及各类用于烧水陶器的出现,表明远古先民不但最早发现了三角稳定规律,最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,还由此引伸出一言九鼎、鼎力相助等中国所特有的鼎鬶文化。
毫无疑问,陶甗是在陶鼎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。陶甗是将陶鼎与陶罐连结在一起,通过箅子利用蒸汽煮食物的器皿,《考工记》记载:“陶人为甗实二鬴厚半寸唇寸。”这一重大发明充分说明,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中,先民已经发现了蒸汽的巨大作用,并首次使用蒸汽的原理蒸煮食物。其中还有一件物件一一箅子不可忽视,《说文解字·竹部》说:“箅:蔽也,所以蔽甑底。从竹声。”正是这件小小的箅子,实现了蒸气的利用,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文明的重大跨越。一直到今天,我们锅里放置的箅子,以及世界各地所使用的各种用途的蒸锅,其源头皆出于中国史前文化的陶甗。蒸汽的发现和使用意义是巨大的,他直接导致了近代蒸汽机的发现,从而推动了现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。
陶甗出现于新石器中期,一般为夹砂陶、灰陶、黑陶,制作时在陶土里面掺上沙粒提高耐火性,能够满足作为炊具耐火、耐高温的材质要求,可经受火的反复炙烧而不裂不炸。但沙粒的掺加,降低了可塑性,所以陶甗往往都比较厚重。至龙山文化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。它实际上兼具灶与锅的双重功能,三个实足发展为三个中空袋高足,不但可以多加烧柴,而且增加了受热面积和盛水量,且易于受热获得更多的蒸气。
虽着时代的发展,陶甗的器型也随之出现变化。1964年在山东临沂兰陵曾出土十分精美的铜甗。西汉马王堆墓还曾出土了三连铜甗,该器皿下为青铜可注水长方形、底部可烧火的灶台,上面安放三个可挪动的底部有孔的青铜罐,一次烧火可同时蒸三锅食材。有的青铜甗在下部外加进水管,可以随时注水防止烧干,足见古代先民的聪明和智慧。
起源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,流行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甗,到商周时期出现了防陶型制的青铜甗,到春秋战国时期因金属器皿及箅子的大量使用,而陶甗笨而重,又易碎,无法适应时代需要,加之灶台的出现和应用,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让位给釜,即金属锅,甗便以礼器的身份,仅在祭祀礼仪以及墓葬中出现,直至汉代礼制变革后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至于历朝历代直到现代所制作的精美的青铜甗,也只是作为工艺品供人们欣赏而已。
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陶甗,开启了人类最早使用蒸汽、最早使用蒸锅的历史,也为以后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开辟了先河。甗这样一种看似简单、平常的炊具,却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,体现了中国古代独有的设计理念和烹饪方式,充分表明中国作为文明古国,古老的原始先民聪明和智慧,为人类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魏书训:1950年生,中共党员,青岛市文物局原局长,文史专家。曾在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、青岛市文物局、青岛市东海路工程指挥部等任职,现为青岛市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、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等。从197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,著有多篇文物保护考古论文及多部文史专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