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
购物车
我的参拍
回顶部
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
新闻中心
大国重器齐三量/青岛文史专栏/魏书训(三十一)
大国重器齐三量/青岛文史专栏/魏书训(三十一)
发表时间:2023-05-22 14:24

大国重器齐三量

原创:琴岛邦博拍卖

文/魏书训
     历史悠久,蜿蜒巍峨的齐长城,在青岛境内近70公里长的峻岭中穿越,在黄岛于家下河入海。公元1857年(清咸丰7年),山东胶州灵山卫的农民在近齐长城不远之处整理土地时,出土了三件象民间陶罐、水瓢模样、上有铭文的青铜器。这三件珍贵的文物辗转由清代著名金石考古学家、收藏家陈介祺所收藏。经陈介祺先生研究辨认,这三件神密的出自齐国的重器竟然是度量衡器皿。这组文物一经面世,立即引起了举世轰动,学术界几百年来也一直展开深入研究,并最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所收藏。这就是举世瞩目的齐国重器“齐国三量”,因为经陈介褀先生收藏研究,故又称之为“陈氏三量”。
图片
  这组文物之所以引发关注,是因为它一举改写了中国度量衡的历史。据其上铭文断定,“陈氏三量”是由“子禾子釜”、“陈纯釜”和“左关钅和”所组成的一套举罕世见的标准量具。前两件状如胶东民间常见的陶罐,所不同的是在“陶罐”两侧半腰位置有对称的半环形耳提,便于两手提握操作。后一件则像半圆的球形一端带流、状如水瓢的器皿。“陈氏三量”从发现到出土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,金石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考证,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的面纱。
图片
    在“陈氏三量”三件器物之上均刻有十分珍贵的铭文,铭文记载了“陈氏三量”的用途。“子禾子釜”又名“丘关釜”,经测量器高38.5厘米,腹径31.8厘米,实测容量为20460毫升。腹壁处刻有铭文9行109字。铭文上说,某某立事岁,子禾子负责丘关之釜的校验和征收关税,官吏使用标准量器,不得犯戒舞弊,如若违犯有关规定,改变了釜的容量,则视情节轻重予以不同的惩罚。这篇铭文,是中国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度量衡管理的法规条例,它具体反映了当时量器标准的校定和违规者处罚规则等等。依据铭文可以看到齐国量器制造和管理制度。据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和《吕氏春秋·顺氏》记载,“子禾子”乃战国初年齐国国君田和做大夫时之称谓,田和是在周安王十六年(前386年)被列为诸侯的,故可推断“陈氏三量”是田和未立诸侯时专门所铸之器,禾、和二字可互相通用,故其年代应在公元前404~前385年之间。此釜明确要求“子禾子”作为行政长官,负责丘关之釜的校验和征收关税工作,而且还要求官员必须使用该标准量器,违者还要接受相应的惩罚,充分表明了齐国推行标准量具的决心。
图片
 “陈纯釜”亦称“左关釜”,器高39厘米,腹径32.6厘米,实测容量20580毫升。腹壁处有铭文7行34字。铭文记 “其记陈犹立事岁,命铸作校验左关之釜,其容量取法于廪釜,在安陵亭使用,由陈纯敦责其事。”铭文确定了管理的区域和行政管理者陈纯敦的责任。“左关钅和”上有铭文“左关之”(“ 钅和”为一古字,容器之意)高10.8厘米,口径19.4厘米实测客量为2070毫升。“陈氏三量”三件青铜器上的铭文,都有“左关”、“丘关”字样。左关与丘关,均是齐长城入海处一带关隘的名称。“陈纯釜”铭文中称“处兹安陵亭”,其中的“亭”既是地方行政组织,也是当时关市所在地。郭沫若在《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》一书中,对“陈氏三量”考证时也认为,安陵一地即是胶南灵山卫故城。
图片
  东周到春秋时期,各国都有自己的量器,标准混乱多不统一。独齐国的“陈氏三量”反映了全面实施强国战略,推进度量衡改革、制定统一量具管理的进程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,以“陈氏三量”作为标准量器,对旧的混乱的齐国量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。
图片
    据记载:春秋晚期的齐国,“公量”与“家量”并存,公量小,家量大。齐国对旧齐量制进行改革,层层实施“以家量贷,而以公量收之”方略,对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,赐给民众粮食时却用大斗发出,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,这一策略赢得了民心,巩固了齐国的统治。
图片
     历史上灵山卫、琅琊台一带,不但是当时地方经济文化的中心,而且还是重要的海上古港战略要地和南北交通枢纽,齐国在此设立关口,委派左关大夫一级的官员对该区域进行赋税管理,并专门铸制量器,充分说明了左关非同一般的战略地位。“陈氏三量”是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齐国量器,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现存的最早的齐国量器。正是春秋战国时期由“陈氏三量”带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,使齐国混乱的量制得到了统一,在中国度量衡改革的文化中,写下了璀璨的一页。
魏书训:1950年生,中共党员,青岛市文物局原局长,文史专家。曾在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、青岛市文物局、青岛市东海路工程指挥部等任职,现为青岛市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、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等。从197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,著有多篇文物保护考古论文及多部文史专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