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
购物车
我的参拍
回顶部
当前位置:
网站首页
新闻中心
神密的古代浑天仪/青岛文史专栏/魏书训(二十九)
神密的古代浑天仪/青岛文史专栏/魏书训(二十九)
发表时间:2023-05-09 09:33

神密的古代浑天仪

原创:琴岛邦博拍卖

文/魏书训
      在市南区香港西路与延安三路交界处、民政大厦南则的下沉式广场上,有一尊造型奇特、古朴典雅的铸铜天文仪雕塑。青岛这尊铜雕落成后,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好奇,这尊造型奇特的雕塑,到底有何用处呢?
图片
     其实这尊雕塑是一件古天象仪,原件存放在北京古天文台博物馆,青岛原尺寸复制的这件雕塑作品,由四条青龙托起套在一起的园环所铸成,地面还铺装有12星座图示,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代浑天仪。
图片
     北京天文台这件天文仪器解说词上说“浑天仪的前身也叫璇玑”。“璇玑”二字,源出孔子做注的《尚书》:“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也引用此说,同时还给出了北斗七星的名称及天体位置,即大熊座的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七颗星,其中就有璇玑玉衡。
      那么浑天仪到底有那些神密的作用呢?
      我国从远古就涌出许多著名的星象学家和相关天著作。商周到战国形成的二十八星宿及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象,即成为星象学的基础之一。战国时天文学家甘德、石申的所著的《甘石星经》,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,书里记录了800颗恒星的名字,其中121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,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。
图片
      西汉时期天文学家落下闳(公元前140~前87年),是我国最早的历算学家,也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。  “浑天说”是中国古代产生的重要宇宙理论,认为“浑天如鸡子,天体圆如蛋丸,地如鸡中黄”,天内充满了水,天靠气支撑着,地则浮在水面上。浑天仪就是一种试图反映这一现象的仪器,但仅为假说。
      至东汉时期,科学家、文学家、发明家张衡(78~139),在所著的《浑天仪图注》中,首次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,提出了“月光生于日之所照”科学论断,也从他开始,发明创造了“浑天仪”,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,可惜只见诸于文字,原件已不可考。他在《灵宪》一书中首次记载了日月运行夹角规律,提出了日、月角直径为整个天周的“七百三十六分之一, 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”。“七百三十六分之一”,化成现代通用角度单位即为29'21", 如此得到日、月的角直径当为29'35.3"。这和近代天文测量所得的结果误差只有2'左右。 
     张衡制作的浑天仪主体是由几层可运转的圆圈,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。各层分别刻着内、外规,南、北极、黄、赤道,二十四节气,二十八列宿,还有“中”、“外”星辰和日、月、五纬等等天象。仪上附着两个漏壶,壶底有孔,滴水推动圆圈,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,于是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。这件仪器被安放在密室之中。水滴为动力转动圆圈时,各种天文现象会随之运动,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观天人员,结果是仪器上、天上所现完全相符,古代科学家令人惊讶的科学想象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,但张衡制作的这件滴水浑天仪,仅存在于史书传说中已不可考,现在的浑天仪是元代科学家、天文学家经郭守敬等人简化方案制作而成留传至今的。
图片
      至于北京古天文台的这件浑无仪为什么又称之为“璇玑”,难道远古浑天仪真与玉璇玑有某种关联吗?这些千古之谜只能作为无穷猜想留给后人去探讨研究了。
魏书训:1950年生,中共党员,青岛市文物局原局长,文史专家。曾在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、青岛市文物局、青岛市东海路工程指挥部等任职,现为青岛市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、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、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、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等。从197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,著有多篇文物保护考古论文及多部文史专著。